·

宇宙真的遵守黑暗森林法则吗?如果高级文明发现我们,会怎么样?

Published at 2024-08-28 18:22:52Viewed 233 times
Please reprint with source link

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,在地球上生存着很多生物,有海洋生物,有陆地生物,有两栖生物,人类就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,科学家认为在200多万年前,猿类生物生活在陆地上,当时陆地上还生活着很多凶猛的生物,猿类生物为了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,只能够选择群居生活,群居生活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抵抗外来侵略者,还能够促进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,科学家研究发现,频繁的交流能够使大脑的发育变快,由于猿类生物长期在一起交流,所以猿类生物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,最终成功进化为人类。

人类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科技,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,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,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,当人类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,人类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,人类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?带着这个疑问,人类开始探索宇宙,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直径大约有930亿光年,虽然这个距离非常远,但是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范围,宇宙到底有多大?目前人类还在探索当中,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,人类也在寻找外星生命,虽然到目前为止,人类并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外星生命,但是这并不代表外星生命不存在。

科学家认为,地球之所以能够诞生生命,主要是因为地球满足了生命诞生的三个基本条件,这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适宜的温度、充足的空气和丰富的水资源,如果一颗行星能够满足生命诞生的需求,那么这颗行星诞生生命的可能性就很大,目前在太阳系中,只有地球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,有不少人认为,外星生命可能和地球生命是完全不同的,对于地球生命来说,适宜的温度、充足的空气和水资源非常重要,但是对于外星生命来说,可能不需要这些条件也能够生存。

目前人类没有找到外星生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,现在人类探索外星生命基本上是依靠天文望远镜来观测的,虽然天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很远的行星,但是天文望远镜只能够看到行星的大概位置,却看不到行星上面的具体情况,这就导致我们无法知道行星上面是否存在生命,想要找到外星生命,我们必须登陆这些行星,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,其它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,但是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来看,我们连太阳系都没有办法飞出去,更别说登陆其它行星了。

那么如果未来人类发现外星生命会怎么样呢?宇宙真的遵守黑暗森林法则吗?黑暗森林法则其实是从一部小说中衍生出来的,相信很多爱好天文的朋友们都看过《三体》这部小说,《三体》主要讲的就是三体人生活在比邻星附近的一颗行星上,由于这颗行星的寿命即将终结,三体人必须寻找到一颗新的行星,于是三体人向宇宙发射了无线信号,这个无线信号正好被地球人接收到,一开始地球人不想回复三体人的信心,因为地球人害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但是有一个地球人偷偷地回复了三体人的信息。

三体人根据信号的来源,找到了地球的位置,然后对地球展开了进攻,由于三体人的科技比人类的科技更发达,所以三体人最终成功的占领了地球,这个故事就是按照黑暗森林法则来描述的,黑暗森林法则的大概意思就是,在不确定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情况下,先杀死对方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,宇宙就类似一个黑暗的大森林,在宇宙中人类也是摸索着前进,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宇宙中隐藏着多少危险,可能对于人类来说,高级文明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,如果未来高级文明发现人类,可能会对人类展开进攻。

毕竟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,在地球上有非常多的资源,像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等等这些都是地球上的资源,如果高级文明发现我们,想要占领地球,那么以人类的科技是没有办法抵抗的,这就类似现代人拿着先进的武器和古代人打仗一样,可能一个炸弹就结束战斗了,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,我们不应该轻易的联系外星生命,除了这个猜想之外,还有的人认为,如果高级文明发现我们,可能并不会和我们发生冲突。

有可能高级文明会帮助我们发展科技,目前人类的文明等级还不到1级,如果我们能够遇到高级文明,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,这样人类的科技一定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而且这样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也会比现在快,只不过人类现在想要找到外星文明还非常困难,一般来说,外星生命都生活在太阳系外,科学家认为,高级文明生活在银河系中心的可能性很大,因为在银河系的中心区域,有很多天体,这些天体都能够成为高级文明利用的资源,所以想要找到外星生命,必须前往银河系的中心区域。

不过以人类现在的飞行速度还无法做到,在浩瀚的宇宙中,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外星生命是存在的,毕竟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,这么多的行星中,难道只有地球能够诞生生命吗?科学家认为,也许宇宙中存在很多高级文明,或许它们早已经发现了我们,只是它们也不想轻易的暴露自己,所以一直都没有来地球,曾经人类接收到来自宇宙各处的无线电信号,这些信号是高级文明发出的吗?目前科学家也在积极的研究当中,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,说不定我们能够解开这个无线电信号的秘密,到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外星生命是不是真的存在,对此,大家认为宇宙中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外星生命吗?如果外星生命发现我们,会怎么样?

0 人喜欢

Comments

There is no comment, let's add the first one.

弦圈热门内容

你对自己的哪本数学启蒙书印象最深刻?

相信每一个喜欢数学的人,都曾被某几本书中描述的数学内容所深深震撼,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的踏上数学这条“不归路”😂。 我至今还记得初三高一的时候,自己第一次看代数几何的那种震撼(GTM52),当时的我涉猎过泛函分析、范畴论、微分几何等数学分支,但唯有代数几何给予我心灵上最大的震撼。 我为代数几何这个艰深、深奥、广阔、神秘的领域所深深吸引,加上当时知道了Grothendieck的事迹,让我下定决心攻克代数几何的重重难关,只为更接近心中的“神”😂。 不知道你的数学启蒙书是哪几本呢?其中哪本书你印象最深刻呢?

面具下的自我:《西力传》中的个体困境

来自 热心市民年糕先生 的 投稿 :1983年,伍迪·艾伦执导的虚构纪录片《西力传》上映后立即引发轰动。简单来说,主人公莱昂纳德·西力是一个特殊的人,他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迅速改变自己的外表和性格,成为一个“完美的镜子”,反射周遭人的一举一动。他就像一根柔软的芦苇,随环境风吹草动。01#理想自我的困境西力的“特殊能力”恰恰凸显了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也面临的困境:我们时常会为了讨好他人、获得认同而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,扮演一个“理想的自我”。我们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带上各式各样的“面具”,以适应环境期待。然而区别在于,西力已经把这种现象发挥到了极致——他看似拥有百变的人格,实则丧失了独立的自我。西力的人格是如此脆弱不堪,以至于最微弱的环境变化都能引发他的改变。他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特征。这似乎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我们的自我认同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坚固,它极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影响和操纵。02#one?A面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,个体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"他者依赖",在于个体需要通过社会互动建立自我认同。正如符号互动论者米德所言,个体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和期待。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认 ...

有兄弟知道李代数那本书比较好吗

目前在做机器人,想学习李代数的知识咨询一下各位大佬

如果中国拿了菲尔兹奖,那中国是不是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?

我的回答:如果中国有持续培养纯本土菲尔兹奖得主的能力,那么才可算作数学强国。这东西都得谈可持续性,不能因为个别一两个华人拿了菲尔兹奖就觉得很厉害了。现在中国很多杰出的年轻一辈数学家,都是接受过海外教育的,或者在海外任职的,证明中国数学界还脱离不了国外的培养体系。一个中国国籍的学者经过国外的教育后得到菲尔兹奖,与一个华裔学者在国外得到菲尔兹奖,除了能够满足民族自信心外,没多大区别。Yuhang Liu的回答:等中国自己建设的数学期刊进入中科院自己评的一区再说吧。我不记得中国科学-数学是不是一区,别的应该都不是。这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要求。Annals 本来也就相当于普林的一个校刊而已。你有足够多学术地位受认可的编辑,然后华人数学家把自己的大作品都往这上面投,学术地位高了,自然国外的牛人也会往中国的期刊投稿。若是连这一步都不敢想象,也不必谈数学强国了。家里蹲大学的回答:谢邀,你是想说最近王虹解决三维Fakeya猜想的工作吗?即使拿了,我也不觉得这么认为,如果一枚菲尔茨奖章就作为数学强国,我想 巴西,越南,韩国,都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。如果有一天,本土(所有教育都在国内完成)真的出现了获得菲尔茨 ...

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?谈谈中国教育的优点

珑霖君的回答:清华大学,计算机水平,2018年最新数据,世界第一。一年5000元,四年20000元,相当于3100美元。走绿色通道,学费毕业后再交。去不发达地区就业,学费全免。我堂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,读计算机,一年70000美元,四年280000美元,相当于176万人民币。排名还不如清华大学。二叔的家庭在美国属于中产偏上了,面对这笔巨款也是卖了国内的房才能支付。就这点,我真心觉得中国教育在给寒门学子留出路。数据来源: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: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球第一刚一天就10K的赞,吓尿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鉴于答案很火,也跑个题,说两句这种低廉教育的弊端,就是对个人的严重不尊重。我国教育是一种低成本的“工业化”教育,一个班里多个学生的成本也仅仅是多套桌椅,目的是最大程度普及教育,保障尽量多人的受教育权。但是也很容易把所有人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,并且充满了粗暴的强制性,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的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,而是一种强硬的规训。加上我国的这种集体主义,对部分人很摧残。比如我这种很自我的人,极其厌恶这种教育方式,也导致了我对于集体的严重反感。这让我小学和中学这12年很痛苦,到了 ...

国内的教育体系已崩溃?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国应试教育?

NIO倒闭了嘛的回答:国内的教育体系趁着2024年的就业市场反馈已经崩盘了,大部分人大四和硕士期间的实习日薪还没现在补课的时薪高。绝大部分人读十几年书不如去学捏十年寿司,现在想靠卷高考翻身就跟1900年梭哈科举差不多了。十年前大家只是调侃一下文编理润,但那时候二本靠谱点的考编都是一次上岸,区别就是上哪里的。二本理科读个江苏大学,上海理工这种级别的硕士,三十岁也能混到三十万的年薪。江苏大学和上海理工进个上汽泛亚校招22W当年是有手就行,有点实力的应届生都能拿到30+的年薪。2024年的行情大致就是,高中本科硕士十年的培训完的80%的人时薪是干不过隔壁日本的零工。而且大部分工科硕士的就业环境真比便利店差远了。便利店至少不会爆炸和时不时冒出来一个工伤,也没什么难闻的气味和可吸入粉尘。而文科方面,十几年前大家印象还是硕士还来银行?24年是双非硕士还敢投我们银行的简历?除了编制外,文科整体就业就靠新东方一类的第三产业挽尊,去个新东方还能看见落地玻璃和高楼,不用面对奇奇怪怪的人。而其他招文科的制造业普遍都是杵在车间隔壁开个四五千的月薪,时不时要面对一下油腻领导的骚扰。而现在广告,传媒,游戏,留学这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