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
这么多个搜索引擎就必应对弦圈最好了,谈谈弦圈过去的SEO经历

Published at 2025-03-25 12:21:18Viewed 93 times
Please reprint with source link

早在2024年4月4日弦圈上线之日,我就开始做弦圈的SEO优化,这期间免费付费手段都用过,效果也是起起伏伏。我并不是SEO方面的专家,这篇文章仅仅只是将我过去做SEO的经历说一下,以解释为什么最后我放弃SEO。

目前说到SEO优化,一般涉及的就是三大搜索引擎谷歌、百度、必应。其中谷歌全世界体量最大,百度国内体量最大,必应体量没前两者大。如果不考虑国外互联网,仅考虑国内的话,从趋势上看,谷歌对中文互联网不管不顾趋于平稳,百度则正在衰落,而必应则正在增长。在中文互联网中与SEO优化相关的内容,一般说的都是百度SEO或者谷歌SEO,然后大家一致的声音都是百度不行,谷歌行

但网络上的信息往往都有滞后性,加上我是从零开始学习SEO相关知识,总之我持续花了好几个月专攻谷歌SEO,最后都没啥效果。为什么只做了几个月,因为我当时还没大学毕业但也快了。而网上那些所谓的SEO本来就慢,至少一年才有效果等等,在我看来都是p话,先不说我耗不起这样的时间,其次做了那么久那个曝光曲线还是差不多这样,根本没有上升的趋势,我不相信坚持到某天它会突然一飞冲天。

期间我试过自己按照网上的教程(国内外的教程都试过),写原创内容,做外链,最后都p用没有。然后我还试过去淘宝找代运营、整站优化,也试过直接买外链和买原创文章,最后通通都没用。这里对付费SEO提一嘴,少幻想便宜没好货,市面上那些SEO优化基本都是忽悠,真能做SEO的要么自己闷声发大财,要么价格贵得离谱。

至于为什么当时我专攻谷歌,放弃百度,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谷歌收录得很快,我的网站刚上线提交Google Search Console,好像当天就收录了(其实具体多久记不清,但印象里就是快得离谱)。反观百度,简直是离谱到家,我做谷歌SEO这几个月它就只收录了一个首页,之后再也没动过。因此答案显而易见,收录都没收录,SEO优化个锤子🔨。后来事实证明放弃百度是对的,一年过去了百度都是动都没动,蜘蛛几乎就没爬过网站。

但是放弃百度对,不代表专攻谷歌对。 原本谷歌给我的流量就少得可怜,加上后面我的操作不当更是导致谷歌开始删除对弦圈的收录。在说我哪些操作不对前,先说个插曲,就是专攻几个月后见迟迟没效果,我也急了。一个人写原创文章累不说,还一点效果没有,于是我直接开始尝试搬运内容。因为我发现有些网站内容全是用爬虫自动搬的,一字不差,但是谷歌却给它流量,这让我极度不平衡,毕竟我的文章也被它搬了。更气人的是,这些搬运网站还挂了Google AdSense开始恰米了(打广告赚钱了),我自己原创的AdSense审核却不通过。

在我疯狂搬运这期间,谷歌的蜘蛛很活跃,爬弦圈爬得挺快,但是曝光量还是差不多,就是偶尔小升一下,又恢复正常,但也没有出现限流的情况。后面见搬运没啥效果,我就果断放弃了。后来事实也证明,搬运是错误的。我看到好几个靠搬运的网站,包括那个搬运我的,最后都被谷歌封杀了,网站直接死了。不过在我看来,这只是因为这些搬运网站的体量不够大,即搬运的量不够。有个网站叫啥头条(不是今日头条),内容全是搬运新闻的,到现在谷歌都给它推大量的流量。因为它的体量太大了,以至于直接攻克了搜索引擎,这就是所谓的内容农场污染搜索引擎的典型例子。

说回我的操作不当,先提一嘴,就是当时我用的网址还不是现在这个,而是manitori.xyz,现在这个xianquan.net是后来换的(弦圈更换新网址xianquan.net,原地址manitori.xyz保留)。我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对i18n的处理不当。我刚开始给弦圈直接设置了四种语言:中文、英文、法语、日文,结果最后发现自己翻译不过来,从而导致了大量垃圾页面的产生。我尝试过用AI来帮我翻译,但是都没能挽救这个问题。于是,后来我决定直接删掉法语跟日文,就留下如今的中文和英文。加上这个时间段,我还对网站进行过几次大改,导致URL变化,这些都最后导致产生了大量404页面。这也是问题的开始,记忆里从这时开始,谷歌似乎开始彻底认定弦圈是个垃圾网站,开始每天慢慢的删除对弦圈的收录。

为什么没有使用301跳转,因为页面太多,我不想一个个这样去设置301。这是由于当时设计上的一个缺陷,有很多页面的URL都是直接列举的方式来设置的,就数学我就列举了大量的分支,这也是间接导致很多垃圾页面的原因。总之,自那以后我还尝试过挽救弦圈的谷歌SEO,结果到如今快一年了,虽然更换域名后,情况有所好转,但谷歌还是不冷不淡的样子。

说到底,谷歌对于新站的容忍度是很低的,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只有对高权重的网站很宽容。只要你经常变动你的网站,甚至有时候为了优化网站设计而不得不进行大改,这些都会损害谷歌SEO。但是必应却不同,它对新网站(至少对弦圈)的宽容度很高,从manitori.xyz开始到现在,弦圈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大变,必应对弦圈都是老样子。原本处处被我忽视的必应,如今却是每天如是的给弦圈推流,虽然给的流量不多,还跟谷歌和百度相比是相当不错了。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度也开始给我推流,但是当时我还只是收录一个首页,具体哪来的流量我也不知道,后台显示来源是m.baidu。而谷歌呢,就我专攻的那段时间偶尔施舍一两个点击(没错就是施舍),后面基本没咋给我流量。在这三个搜索引擎中,就必应对弦圈最好,推送的流量跟百度与谷歌加起来比,都不是一个量级。

三个月前我还在吐槽弦圈搜不到 弦圈在各大搜索引擎处于隐身状态,基本搜不到,但如今至少在必应是能搜到的。这里说的搜到不仅仅是收录,而是直接搜关键词能够看到网站。而百度与谷歌,即便现在也是搜不到。不过如今我也不是特别担心SEO的问题了,之前在 关于目前各大平台引流实践的总结:如今各大平台都在封锁流量,在这么一个垄断的大背景下,小平台只能在夹缝中生存...... 这篇文章中,我就提到自己已经放弃SEO,专攻社交媒体。

社媒当然也不好做,但是却比SEO更有希望。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,搜索引擎毕竟是很多年前就存在的东西了,位置早就被以前数不清的网站所占满。搜索引擎的流量肯定是先给他们的,剩下的给一些明星新网站,最后留给普通新网站的自然就不多了。社媒也是同理,但是社媒的体量要比搜索引擎小得多,所谓位置也早被占满,但是内卷程度远没有搜索引擎严重,故而能够分给普通用户的流量自然比搜索引擎多。

0 人喜欢

Comments

There is no comment, let's add the first one.

弦圈热门内容

你对自己的哪本数学启蒙书印象最深刻?

相信每一个喜欢数学的人,都曾被某几本书中描述的数学内容所深深震撼,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的踏上数学这条“不归路”😂。 我至今还记得初三高一的时候,自己第一次看代数几何的那种震撼(GTM52),当时的我涉猎过泛函分析、范畴论、微分几何等数学分支,但唯有代数几何给予我心灵上最大的震撼。 我为代数几何这个艰深、深奥、广阔、神秘的领域所深深吸引,加上当时知道了Grothendieck的事迹,让我下定决心攻克代数几何的重重难关,只为更接近心中的“神”😂。 不知道你的数学启蒙书是哪几本呢?其中哪本书你印象最深刻呢?

面具下的自我:《西力传》中的个体困境

来自 热心市民年糕先生 的 投稿 :1983年,伍迪·艾伦执导的虚构纪录片《西力传》上映后立即引发轰动。简单来说,主人公莱昂纳德·西力是一个特殊的人,他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迅速改变自己的外表和性格,成为一个“完美的镜子”,反射周遭人的一举一动。他就像一根柔软的芦苇,随环境风吹草动。01#理想自我的困境西力的“特殊能力”恰恰凸显了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也面临的困境:我们时常会为了讨好他人、获得认同而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,扮演一个“理想的自我”。我们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带上各式各样的“面具”,以适应环境期待。然而区别在于,西力已经把这种现象发挥到了极致——他看似拥有百变的人格,实则丧失了独立的自我。西力的人格是如此脆弱不堪,以至于最微弱的环境变化都能引发他的改变。他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特征。这似乎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我们的自我认同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坚固,它极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影响和操纵。02#one?A面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,个体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"他者依赖",在于个体需要通过社会互动建立自我认同。正如符号互动论者米德所言,个体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和期待。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认 ...

有兄弟知道李代数那本书比较好吗

目前在做机器人,想学习李代数的知识咨询一下各位大佬

如果中国拿了菲尔兹奖,那中国是不是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?

我的回答:如果中国有持续培养纯本土菲尔兹奖得主的能力,那么才可算作数学强国。这东西都得谈可持续性,不能因为个别一两个华人拿了菲尔兹奖就觉得很厉害了。现在中国很多杰出的年轻一辈数学家,都是接受过海外教育的,或者在海外任职的,证明中国数学界还脱离不了国外的培养体系。一个中国国籍的学者经过国外的教育后得到菲尔兹奖,与一个华裔学者在国外得到菲尔兹奖,除了能够满足民族自信心外,没多大区别。Yuhang Liu的回答:等中国自己建设的数学期刊进入中科院自己评的一区再说吧。我不记得中国科学-数学是不是一区,别的应该都不是。这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要求。Annals 本来也就相当于普林的一个校刊而已。你有足够多学术地位受认可的编辑,然后华人数学家把自己的大作品都往这上面投,学术地位高了,自然国外的牛人也会往中国的期刊投稿。若是连这一步都不敢想象,也不必谈数学强国了。家里蹲大学的回答:谢邀,你是想说最近王虹解决三维Fakeya猜想的工作吗?即使拿了,我也不觉得这么认为,如果一枚菲尔茨奖章就作为数学强国,我想 巴西,越南,韩国,都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。如果有一天,本土(所有教育都在国内完成)真的出现了获得菲尔茨 ...

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?谈谈中国教育的优点

珑霖君的回答:清华大学,计算机水平,2018年最新数据,世界第一。一年5000元,四年20000元,相当于3100美元。走绿色通道,学费毕业后再交。去不发达地区就业,学费全免。我堂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,读计算机,一年70000美元,四年280000美元,相当于176万人民币。排名还不如清华大学。二叔的家庭在美国属于中产偏上了,面对这笔巨款也是卖了国内的房才能支付。就这点,我真心觉得中国教育在给寒门学子留出路。数据来源: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: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球第一刚一天就10K的赞,吓尿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鉴于答案很火,也跑个题,说两句这种低廉教育的弊端,就是对个人的严重不尊重。我国教育是一种低成本的“工业化”教育,一个班里多个学生的成本也仅仅是多套桌椅,目的是最大程度普及教育,保障尽量多人的受教育权。但是也很容易把所有人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,并且充满了粗暴的强制性,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的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,而是一种强硬的规训。加上我国的这种集体主义,对部分人很摧残。比如我这种很自我的人,极其厌恶这种教育方式,也导致了我对于集体的严重反感。这让我小学和中学这12年很痛苦,到了 ...

国内的教育体系已崩溃?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国应试教育?

NIO倒闭了嘛的回答:国内的教育体系趁着2024年的就业市场反馈已经崩盘了,大部分人大四和硕士期间的实习日薪还没现在补课的时薪高。绝大部分人读十几年书不如去学捏十年寿司,现在想靠卷高考翻身就跟1900年梭哈科举差不多了。十年前大家只是调侃一下文编理润,但那时候二本靠谱点的考编都是一次上岸,区别就是上哪里的。二本理科读个江苏大学,上海理工这种级别的硕士,三十岁也能混到三十万的年薪。江苏大学和上海理工进个上汽泛亚校招22W当年是有手就行,有点实力的应届生都能拿到30+的年薪。2024年的行情大致就是,高中本科硕士十年的培训完的80%的人时薪是干不过隔壁日本的零工。而且大部分工科硕士的就业环境真比便利店差远了。便利店至少不会爆炸和时不时冒出来一个工伤,也没什么难闻的气味和可吸入粉尘。而文科方面,十几年前大家印象还是硕士还来银行?24年是双非硕士还敢投我们银行的简历?除了编制外,文科整体就业就靠新东方一类的第三产业挽尊,去个新东方还能看见落地玻璃和高楼,不用面对奇奇怪怪的人。而其他招文科的制造业普遍都是杵在车间隔壁开个四五千的月薪,时不时要面对一下油腻领导的骚扰。而现在广告,传媒,游戏,留学这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