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
患上抑郁症的人,嘴里总会有这4句话,不要以为很正常

Published at 2024-08-21 11:09:37Viewed 197 times
Please reprint with source link

近几年来,众多明星被爆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,抑郁症就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心理疾病之一。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心,给人性格很开朗的感觉,可实际上他心理可能正在计划着怎么离开这个世界。

抑郁症之所以可怕,是因为太多抑郁症患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,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抑郁症患者已高达3.5亿,其中因抑郁自杀的人高达数百万

为什么抑郁患者变得越多越多,那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朋友,为何“突然”出现了抑郁倾向,我们却浑然不知。

抑郁症并不是突如其来

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,大部分发病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它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有遗传因素,部分抑郁症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,患者的子女或同胞患病率要比其他人要高。

二是生理因素,主要与神经递质、神经内分泌、脑影像学等有关系;三是心理社会因素,与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遇到的一定的创伤性事件有关,特别是长期受到的不良生活事件影响。

抑郁症也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,而抑郁症刚开始的时候,一般会出现典型的“三低”症状,这“三低”包括:低情绪、低兴趣、低精力

具体表现为每天的情绪都十分低落、空虚,对其它的事物提不起兴趣,感觉自己十分疲劳,思考能力丧失。当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,就是抑郁症的早期表现。

但是一般人对于这种早期症状并不重视,而当他们意识到这种坏情绪与身边人倾诉时,经常会遭到身边人的误解,导致自己产生更加消极的情绪和想法,没有地方排解治疗,从而加重抑郁症。

一般来说,患有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主要是:青少年和中年人、产后妇女、老年人。抑郁症遍布各个年龄层,青少年主要以学习压力或校园暴力为主,产后妇女大部分因为身体激素的压力导致,老年人也会因为子女不够关心而患抑郁症。

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重视,往往导致的自杀风险非常高。那是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哪些具体的表现呢?

这4句话常被有抑郁倾向的人挂在嘴边

很多患者都是不到最后关头不去治疗,甚至还有患者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,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抑郁症,却受尽了抑郁症的折磨,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哪些表现呢?

我们是否可以提前察觉身边人患有此种病症,为他伸出援手呢?抑郁倾向者经常将这4句话挂在嘴边:

1、都是我的错

抑郁症患者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常常将其归咎于自己的身上,不论事情是否对错或是其他人造成的也好。他会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找错误,并将这些错误造成的影响不断放大,纠结于此,产生的巨大落差感和自责感会不停地侵蚀自己的身心。

2、我真没用

患者产生的自我否定,丧失了对身边事情的思考和处理能力,一旦出现了什么错误导致工作失利,都会放大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的心理,产生“我真没用”的想法。一旦不断否定自己,对日常的生活和社交等会造成严重影响。

3、真没意思

这是低兴趣的表现,患者会觉得和身边的人一起社交没意思,觉得以往自己所喜欢的或热爱的东西在一瞬间都失去意思了,再也喜欢不起来的感觉。

4、活着不如死了

很多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就是产生自杀的念头,觉得对生活没有信心,生命没有存在的意义。因为长期受到抑郁症的折磨,加上没有干预治疗,没有地方排解情绪,不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,还会做出自残或自杀的行为。

90%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

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有9000万人,是世界占比较高的国家之一,而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,就诊率却只有8.7%,治疗率是51.5%,每年有20多万人自杀,意味着90%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。

其实抑郁症的就诊率低是和我们对心理疾病的重视度不够高、不够了解有关,一些患者根本不了解抑郁症,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,更别谈让他自己去就诊了。

而且国内的心理治疗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,抑郁症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非常长,平均都在18个月以上。患者还要面临后续的社会功能的恢复,经济负担也会比较重

那如果我们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,应该怎么治疗呢?首先可以通过和他一起了解抑郁症的表现,让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患有抑郁症,接着可以鼓励他去专业的心理医院治疗,可以陪同他就诊。

寻求患者家里人的支持理解,与家里人共同帮助患者。尽量注意和患者在沟通时的用语,不要使用贬低他的语言或语气,同时可以倾听患者的诉说,减少患者独处时间。

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,我们要正确认识它,对于身边人对抑郁症患者开的玩笑要及时制止,因为你不知道你无心的玩笑会对患者产生多大的影响。对抑郁症患者要主动伸出援手,鼓励其进行专业治疗,让抑郁症患者走出来。

原文链接:患上抑郁症的人,嘴里总会有这4句话,不要以为很正常

References

  1. 《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》.中国医药报.2019-04-12
  2. 《专家:抑郁症患者回归社会的价值贡献远大于带病生存》.环球网.2020-09-07
  3. 《我国因抑郁症每年损失494亿元,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也很重要》.健康时报.2020-09-07

0 人喜欢

Comments

There is no comment, let's add the first one.

弦圈热门内容

GTM023 W.H.Greub线性代数经典教材:Linear Algebra

这本教材是我高中时期入门线性代数的主要教材,我的很多基础知识都来源于这本书,如今看回这本书可以说满满的回忆。这本书可以说,是我读过的内容最为全面且完备的线性代数教材了。而且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的代数化,没有什么直观可言,以抽象为主,表述简练、知识密度高。总之,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,我当时是挺喜欢看这本书。这本教材跟其他线性代数教材一样,先从最基本的向量空间开始讲起,但不同的是,它这里还应用了群论的知识。紧接着这本书以代数抽象的形式讲矩阵和行列式,尤其是行列式,书中的描述直达其代数本质,这是我当时印象挺深刻的。接着书本还继续往外拓展,讲到与向量空间相关的一些概念,如泛函分析中的内积空间,同调代数中的代数和同调。总之,这本书对初学者有一点小门槛,适合喜欢挑战难度、喜欢看高水平读物的初学者看。PS:作者不再提供附件下载。

QQ频道AI视频泛滥?未来互联网上会充斥着AI生成的垃圾视频吗?

QQ这段时间感觉AI视频比以前多了,而且更主要是现在QQ还给AI视频推流了,可以说举措完全跟其他平台不同。以往QQ上的AI视频,基本上都是没流量的,现在给流量扶持,势必会导致AI视频进一步泛滥。其他平台像知乎、公众号、推特,发AI生成的内容,其实是会直接限流的。昨天我在知乎上发一篇AI生成的小说,创作声明了AI写的,结果直接零流量,阅读量1应该就是我自己吧。而在推特上发东西,如果用Gemini修改你自己写的语句,发上去也会被限流。小红书我没试过,之前看那种AI美女的笔记也挺泛滥的,不过后来我举报过以后就基本没看到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算法问题,还是小红书算法更新了。总之,小红书也是不鼓励AI生成的。说实话就没几个平台真的会鼓励AI生成的内容,只有极少数幸运儿会得到流量,毕竟说实话绝大多数AI内容都惨不忍睹,我其中最讨厌的就是那种AI美女图片,现在还多了视频,真的恶心,关键是居然还有人会看?尤其是QQ视频,之前还不给AI内容推流,现在直接开始推流了,更加惨不忍睹,关键是还不少人评论互动。如果是我,肯定直接不点,流量都懒得给它。AI视频如果仅仅只是整活那种,那还勉强能接受,但是我更喜欢那种混剪 ...

我开发的宇宙级APP竟然成为了其他世界的系统

陈木是弦圈一名默默无闻的全栈程序员,他每天身兼多职,任劳任怨地工作,既负责网站前端的开发与维护,又得兼顾后端的开发与维护。前段时间,陈木又接到了新的任务,要求他负责弦圈APP相关的开发工作 计划开发弦圈的桌面端版和APP版。于是,陈木在挑选了众多技术与框架后,选择了使用Universal React Native Pro Max进行APP的开发,这是一个近期在全世界都很火的框架。Universal React Native是基于传统的React Native通过最新的universal技术[1]进一步迭代升级,从而能达到用React Native语言开发任何东西原生的一个技术框架,而Pro Max则是它的超级升级版,你甚至能用它编程纳米机器人和可控核聚变引擎。开发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飞快,眨眼间就过了几万年,陈木头发都秃了,才终于从工作中缓过来。这时陈木也收到放假的通知 弦圈APP先开发到这里......,他松了口气,终于可以放松一下,并开始着手考虑自己一直以来的设想——开发一个宇宙级APP。所谓的宇宙级APP数亿年以来,一直都是各大星域争相竞争的研究对象,指的是通过开发宇宙级API接口 ...

如何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?

知乎提问:如何激怒一位数学爱好者?我的回答:我初三乃至高中想要自学高等数学的时候,像“学数学有什么用?”、“纯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吗?”、“你一个做数学的连这么简单的计算都不会?”这些话及其变式,确实有可能让我非常不爽。到了高三乃至本科这个阶段,像“名词党”、“你知道什么相关的例子吗?”、“你需要知道更多具体的数学”、“你问的问题太trivial”、“你看这个内容需要要看这么久?”、“你不是做数学的”等等这些话及其变式,都会让我觉得非常不爽。当然这是之前会感到不爽,直到我开始独立做研究、写论文,真正开始做数学后,才发现这些话要么都是单纯的p话、要么是正确的废话,总是如今是完全不在意。说这些话的人,本身水平如何也要画个大大的问号,有些人连学术产出都没有就喜欢到处指点江山、误人子弟。这时到了做数学阶段,记忆中曾经让我不爽的话,包括“你的论文好像notes啊”,然后就是投稿时审稿人的冷淡回应,如“你的论文不适合本期刊”、“你的论文in general non sense”。直到后来我的论文也得到某些人认可后,我也明白在纯数学什么东西是对的、什么理论是重要的有时候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。最近能让我 ...

世界婴儿危机,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?(故事线)

我打算补全一下之前写的 世界婴儿危机,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?的故事线,这个故事的灵感源于一次在微信上跟朋友聊天,我突发奇想下说出来的。当时记得是在讨论泡菜国的一则新闻,水里检测出伟哥的成分超标😅。然后我直接展开想象,原本我很想把故事像小说那样一章一章的全写出来,但奈何我的文笔真的有限,我语文一向不太好,每写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特别难受。不过这么有趣的故事就这么荒废在那了,我觉得很是心疼,即便自己文采不行,不能把细节刻画好,还是把故事线理一理吧。第一章 危机开始泡菜国H市,有一条河名为“生命之河”,它原本清澈见底,但如今因为泛滥的伟哥成分,而变得“浑浊”,晚上河面上散发着“诡异”的光芒。这本是一个平常的晚上,但是泡菜国的年轻人像打了鸡血一样,免疫了伟哥的副作用开始以一天七次的频率疯狂造娃。由于每次都一发入魂,泡菜国的新生人口直接开始暴增,出生率轻松超过了人类历史最高记录。很快这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,然而政府不仅对此十分冷淡,直接打算坐视不管,他们认为这次婴儿潮危机会很快过去,泡菜国总统还忙着处理他的弹劾案件呢。泡菜国也因为这次史无前例的婴儿潮事件,沦为全世界的笑柄,其他国家的人纷纷落井下石, ...

在下22岁打算毕生献身于攻克黎曼猜想,可以给我一句忠告吗?

知乎提问:在下22岁打算毕生献身于攻克黎曼猜想,可以给我一句忠告吗?我的回答:在我看来数学研究者执着于攻克某个猜想、某个问题,除了名利外,毫无意义。比起关注某个著名的open question,还不如多些关注数学本身,解决问题也罢、构建理论也罢,所有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数学的发展罢了。即便你对黎曼猜想真的很感兴趣,也没必要毕生都花费在这上面,得在合适的时机干合适的事情。怀尔斯很小的时候就被费马大定理所吸引,但他最后也是在代数几何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后,觉得是时候了才选择攻克费马大定理。有句话叫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,个人是渺小的,很多时候你总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。想要攻克黎曼猜想这种级别的问题,需要好多代数学家们的努力。因此,与其执着于这个虚无缥缈的猜想,还不如着眼于当下,先解决当下的数学问题,发展当下的数学理论。只有这个做好了,你才有资格挑战黎曼猜想。

AI写小说:陈默重生(版本一+版本二)

这篇短文出于今年6月份,故事线是自己写的,内容是AI输出的,可以发现质量并不怎么好,AI总是get不到我的点,老是差么点,达不到我的要求和期望。经过几个月的改进,现在的AI应该好些了吧。版本一陈默坐在高三的课堂上,心中却是翻涌着前世的记忆。他曾是鸿蒙神,统领亿万星域,仅差半步就能踏入传说中的灭神境。然而,在突破的关键时刻,他意外陨落,重生回到了这个看似平凡的高三时期。这个世界与他前世的修仙界截然不同,这是一个属于职业者的世界。人们通过转职仪式来觉醒自己的职业天赋,从而决定未来的道路。陈默深知,他即将面临的转职仪式,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,更可能是他重拾前世力量,再次踏上巅峰的起点。随着校长慷慨激昂的演讲落幕,转职仪式正式开始。同学们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,一个个走上转职阵法,去迎接他们命运的转折。然而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转职结果都是普通的职业,虽然让他们有些失望,但也只能接受现实。终于轮到了陈默。他站起身,深吸一口气,稳步走向转职阵法。当他将手放在觉醒石上的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。紧接着,天地间突发异象,黑云笼罩了方圆数十万公里,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吞噬进去。老 ...

Serge Lang经典代数教材:Algebra Revised Third Edition

这是GTM211,Serge Lang写的代数经典教材Algebra。关于Serge Lang的教材,虽然在知乎上褒贬不一,但我自己以前在数学圈中,倒是没听过这些负面评价,倒是听说过有人推荐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,遇到代数方面不懂的可以直接查Algebra。我自己基本没读过Serge Lang的教材,这本Algebra除了,记得当初也是看了一些的。这本书作为入门教材,因为篇幅过长,对于不懂得跳着读书的人来说要耗费很多时间,因此不适合。但是翻看目录就可以发现,这本书应该是迄今为止代数方面最完备的教材之一了,前面我分享的GTM242 Grillet抽象代数经典教材:Abstract Algebra 2nd,也是非常完备的代数教材,跟Serge Lang的这本Algebra结合起来正好,因此我之前查抽象代数方面的知识,就是拿GTM242和GTM211这两本作为参考文献,当然还有Stack Project。然后在知乎上我发现(这也是我为啥讨厌知乎)有人会说某教材不好,原因是肤浅或者说书中有不少小错。我觉得还是少拿这种言论来误人子弟,真的知乎什么人都能随便评价数学😅。在我看来,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