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
世界婴儿危机,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?(故事线)

发布时间:2024-12-24 14:11:35阅读量:174
转载请注明来源

我打算补全一下之前写的 世界婴儿危机,我们要被婴儿淹没了吗?的故事线,这个故事的灵感源于一次在微信上跟朋友聊天,我突发奇想下说出来的。当时记得是在讨论泡菜国的一则新闻,水里检测出伟哥的成分超标😅。然后我直接展开想象,原本我很想把故事像小说那样一章一章的全写出来,但奈何我的文笔真的有限,我语文一向不太好,每写一点就像挤牙膏一样特别难受。不过这么有趣的故事就这么荒废在那了,我觉得很是心疼,即便自己文采不行,不能把细节刻画好,还是把故事线理一理吧。


第一章 危机开始

泡菜国H市,有一条河名为“生命之河”,它原本清澈见底,但如今因为泛滥的伟哥成分,而变得“浑浊”,晚上河面上散发着“诡异”的光芒。这本是一个平常的晚上,但是泡菜国的年轻人像打了鸡血一样,免疫了伟哥的副作用开始以一天七次的频率疯狂造娃。由于每次都一发入魂,泡菜国的新生人口直接开始暴增,出生率轻松超过了人类历史最高记录。很快这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,然而政府不仅对此十分冷淡,直接打算坐视不管,他们认为这次婴儿潮危机会很快过去,泡菜国总统还忙着处理他的弹劾案件呢。

泡菜国也因为这次史无前例的婴儿潮事件,沦为全世界的笑柄,其他国家的人纷纷落井下石,自认为可以隔岸观火。而在暴风眼的中心,因为突兀产生的巨量新生儿,医院早已不堪重负,多余的空间都被婴儿挤满了,连正常看病的病人都挤不进医院。并且这些新生儿似乎跟原来的有些不大一样,哪个宝宝出生的时候会叼着奶嘴?

这些新生儿出生时全都自带装备,嘴里都含着一样的奶嘴,穿着白雪雪的尿不湿。关键是这奶嘴和尿不湿,医生们脱也脱不掉,好像长在他们身上似的。也有医生尝试通过手术方式摘除婴儿的奶嘴和尿不湿,但却立即遭到了婴儿的反抗,婴儿面对威胁似乎突然拥有了巨大的力气(天生神力??),直接一只小手把成年人的医生举了起来,扔出了门外。

在医院中,大量的新生儿哭哭啼啼,他们的声音夹杂在一起,形成一种有特定频率和节奏的声浪。似乎在呼唤些什么,还有高手??

更加神奇的是,这些婴儿全都不用喝奶,而且天生就会走路。他们除了哭哭啼啼,便是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四处闲逛。泡菜国街头上,到处都是统一叼着奶嘴,穿着尿不湿的新生儿,如同整齐的军队。他们眨着充满好奇、纯真的眼睛,四处张望,看似漫无目的闲逛,但是有“砖家”发现他们的活动有既定的轨迹,居然都是有组织的,难不成婴儿大军背后另有其人?

第二章 学校都被婴儿撑爆了

由于这些新生儿比较早熟,因此在还没有断奶的年龄就被早早的送进了幼儿园。而幼儿园也已经激增的婴儿,很快被撑爆,整个幼儿园被新生儿围得水泄不通。老师们连喘气都觉得艰难,甚至有老师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过高,直接昏过去了。幼儿园为了防止过多的婴儿,也早已城门大关,然而这阻止不了会爬墙的婴儿。

婴儿们对学校的热情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,大量的婴儿聚集在幼儿园墙外,通过搭人梯有序进入学校。他们无视墙上的玻璃刺、高压电等防护措施,直接无伤进入学校。就这样,泡菜国内一所所幼儿园相继被撑爆,就连小学也未能幸免,幼儿园没得读就跳级读小学吧,婴儿们整齐有序的涌入小学,小学也被撑爆了。小学不行,还有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吧?就这样,所有学校都被婴儿所淹没。

由于学校都被婴儿撑爆,很多小朋友被迫提前回家继承《家产》。泡菜国政府终于反应过来,开始施加各种手段,一是抑制出生人口,二是解决新生儿激增导致的社会资源问题,但是结果都收敛甚微。好在新生儿都不需要吃东西,靠“光合作用”获取能量,因此泡菜国并没有出现饥荒。

但由于泡菜国实在太小了,对婴儿们来说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,加上泡菜国政府的举措没能能抑制出生人口,于是很快泡菜国也被撑爆了。大量难民涌向樱花国。

第三章 樱花国狂喜,直接开香槟

由于巨量的难民不受控制的涌向樱花国,樱花国政府非但不管控,反而还为其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而狂喜。直接打开城门,欢迎泡菜国婴儿前来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每天往返泡菜国与樱花国的飞机、邮轮等交通工具,都被婴儿所挤满,百分九十九点九九的乘客都是新生儿,成年人们面对婴儿大军大气不敢出,生怕被婴儿沙包大的拳头给打飞。

于是,不出意外樱花国的出生率暴增,出生人口曲线的斜率倾斜角居然直接达到了传说中的90°......樱花国政府这时已经开起了香槟,如今人口不足导致的劳动力稀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得到《解决》,樱花国经济有救了!如此巨量“高智商”的新生儿,如果能成功转化为优质劳动力,整个樱花国都得起飞!

然而樱花国政府不知道的是,婴儿们的降临也打开了婴儿潮的导火索:樱花国的伟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被买断货了。很快樱花国的医院也像泡菜国一样,被新生儿给挤爆了。这时,米军实在看不下去了,开始紧急撤离,生怕火烧到自己身上。

除了把米国人带走撤离外,米军把狗也给带走了,但是却不愿意接走处于水生火热中的难民,他们生怕难民会把“病毒”带到米国,导致米国也被撑爆。米军走的时候,一不小心拉下了一枚氢弹,直接爆炸。而米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将军,在面对媒体采访时,被问及这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,不小心说漏了嘴:“故意的!”。国际社会马上开始对米军的“不小心”口诛笔伐,龙国表示强烈谴责。

第四章 米军还是低估了婴儿的强大

然而即便是米军落下的这枚氢弹,仍旧杯水车薪,对婴儿潮的影响不大。也就仅仅让樱花国出生人口斜率倾斜角从90°降到了80°......大量婴儿无视核污染,不断涌现。这些新生儿似乎天生拥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,让他们面对哪怕是核威胁也能茁壮成长。

米军也检测到自己的核打击并没有啥成效,婴儿死亡率0,之所以出生速度变慢,只是因为把建筑炸毁了影响了造娃效率。联合国一边对米军的《不小心》表示谴责,一边终于绷不住开始惊呼“人类要被宝宝淹没了吗?”。

这时,核爆中心似乎引动了些什么,里面突兀传出了一声响彻天地的婴儿叫声,这声音洪亮无比,甚至连隔着太平洋的鹰酱都听到了。鹰酱卫星也很快传回了惊人的画面,只见爆炸中心,大量的婴儿簇拥着一只巨大的婴儿,而这只巨婴头上长着三根毛,叼着超大号奶嘴,眼神冷傲无比,似乎是婴儿军团中的王者!婴儿王旁边还站着三个体型中等的婴儿,他们同样叼着奶嘴,手里拿着奶瓶作为武器,正严正以待的守护者婴儿王。

突然婴儿王那巨大且冷傲的眼睛对上了卫星,滋滋滋,卫星与鹰酱失去了联系......同一时间,所有卫星、无人机以及所有通信设备都无法传回爆炸中心的信息,他们都能正常使用,但是信息一旦涉及到爆炸中心的情况,就会直接滋滋滋用不了,就好像爆炸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真空带,将一切外来物都隔离了起来。

第五章 婴儿大军迁徙米国

由于大量宝宝天生就拥有了无视核武的能力,因此导致米军的核战计划以失败告终。现在婴儿们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组织,开始跨洋迁徙,前往其他国家。首当其冲的便是鹰酱。

宝宝们一边叼着奶嘴,一边浮在海面上乱划,也有部分宝宝坐在小黄鸭上漂浮。鹰酱派出了海军部队前去拦截,但宝宝们组成人体护盾,直接挡住了导弹的攻击,而这些截获的导弹居然全被婴儿王都吃下去了。吃下导弹后,婴儿王打了个嗝,头上三根毛似乎又长了点。

就这样,大量宝宝登陆鹰酱,圣母心泛滥的人们收留了这些“可怜”的宝宝。很快,鹰酱的医院又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宝宝,连ICU、手术室都不能幸免,导致大量病人得不到救助,只能在家绝望等喜。就算是新冠时期,鹰酱的医疗系统都没有如此沉重过,大量的民众开始上街抗议。然而迎接他们的,却是如潮水般的宝宝们。一个个叼着奶嘴,随意挥舞着婴儿拳。看似弱小随意的一拳,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,砰,一声......


故事内容就这么多,如果对这个故事线感兴趣的,也欢迎续写并补充更多的细节。

0 人喜欢

评论区

暂无评论,来发布第一条评论吧!

弦圈热门内容

你对自己的哪本数学启蒙书印象最深刻?

相信每一个喜欢数学的人,都曾被某几本书中描述的数学内容所深深震撼,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的踏上数学这条“不归路”😂。 我至今还记得初三高一的时候,自己第一次看代数几何的那种震撼(GTM52),当时的我涉猎过泛函分析、范畴论、微分几何等数学分支,但唯有代数几何给予我心灵上最大的震撼。 我为代数几何这个艰深、深奥、广阔、神秘的领域所深深吸引,加上当时知道了Grothendieck的事迹,让我下定决心攻克代数几何的重重难关,只为更接近心中的“神”😂。 不知道你的数学启蒙书是哪几本呢?其中哪本书你印象最深刻呢?

面具下的自我:《西力传》中的个体困境

来自 热心市民年糕先生 的 投稿 :1983年,伍迪·艾伦执导的虚构纪录片《西力传》上映后立即引发轰动。简单来说,主人公莱昂纳德·西力是一个特殊的人,他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迅速改变自己的外表和性格,成为一个“完美的镜子”,反射周遭人的一举一动。他就像一根柔软的芦苇,随环境风吹草动。01#理想自我的困境西力的“特殊能力”恰恰凸显了普通人在社会生活中也面临的困境:我们时常会为了讨好他人、获得认同而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,扮演一个“理想的自我”。我们会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带上各式各样的“面具”,以适应环境期待。然而区别在于,西力已经把这种现象发挥到了极致——他看似拥有百变的人格,实则丧失了独立的自我。西力的人格是如此脆弱不堪,以至于最微弱的环境变化都能引发他的改变。他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特征。这似乎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我们的自我认同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坚固,它极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影响和操纵。02#one?A面。从社会学的角度看,个体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"他者依赖",在于个体需要通过社会互动建立自我认同。正如符号互动论者米德所言,个体的自我意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和期待。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认 ...

有兄弟知道李代数那本书比较好吗

目前在做机器人,想学习李代数的知识咨询一下各位大佬

如果中国拿了菲尔兹奖,那中国是不是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?

我的回答:如果中国有持续培养纯本土菲尔兹奖得主的能力,那么才可算作数学强国。这东西都得谈可持续性,不能因为个别一两个华人拿了菲尔兹奖就觉得很厉害了。现在中国很多杰出的年轻一辈数学家,都是接受过海外教育的,或者在海外任职的,证明中国数学界还脱离不了国外的培养体系。一个中国国籍的学者经过国外的教育后得到菲尔兹奖,与一个华裔学者在国外得到菲尔兹奖,除了能够满足民族自信心外,没多大区别。Yuhang Liu的回答:等中国自己建设的数学期刊进入中科院自己评的一区再说吧。我不记得中国科学-数学是不是一区,别的应该都不是。这也不是什么不合理的要求。Annals 本来也就相当于普林的一个校刊而已。你有足够多学术地位受认可的编辑,然后华人数学家把自己的大作品都往这上面投,学术地位高了,自然国外的牛人也会往中国的期刊投稿。若是连这一步都不敢想象,也不必谈数学强国了。家里蹲大学的回答:谢邀,你是想说最近王虹解决三维Fakeya猜想的工作吗?即使拿了,我也不觉得这么认为,如果一枚菲尔茨奖章就作为数学强国,我想 巴西,越南,韩国,都可以算作数学强国了。如果有一天,本土(所有教育都在国内完成)真的出现了获得菲尔茨 ...

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?谈谈中国教育的优点

珑霖君的回答:清华大学,计算机水平,2018年最新数据,世界第一。一年5000元,四年20000元,相当于3100美元。走绿色通道,学费毕业后再交。去不发达地区就业,学费全免。我堂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,读计算机,一年70000美元,四年280000美元,相当于176万人民币。排名还不如清华大学。二叔的家庭在美国属于中产偏上了,面对这笔巨款也是卖了国内的房才能支付。就这点,我真心觉得中国教育在给寒门学子留出路。数据来源: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: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全球第一刚一天就10K的赞,吓尿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鉴于答案很火,也跑个题,说两句这种低廉教育的弊端,就是对个人的严重不尊重。我国教育是一种低成本的“工业化”教育,一个班里多个学生的成本也仅仅是多套桌椅,目的是最大程度普及教育,保障尽量多人的受教育权。但是也很容易把所有人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,并且充满了粗暴的强制性,我有时候觉得中国的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,而是一种强硬的规训。加上我国的这种集体主义,对部分人很摧残。比如我这种很自我的人,极其厌恶这种教育方式,也导致了我对于集体的严重反感。这让我小学和中学这12年很痛苦,到了 ...

国内的教育体系已崩溃?如何客观地看待中国应试教育?

NIO倒闭了嘛的回答:国内的教育体系趁着2024年的就业市场反馈已经崩盘了,大部分人大四和硕士期间的实习日薪还没现在补课的时薪高。绝大部分人读十几年书不如去学捏十年寿司,现在想靠卷高考翻身就跟1900年梭哈科举差不多了。十年前大家只是调侃一下文编理润,但那时候二本靠谱点的考编都是一次上岸,区别就是上哪里的。二本理科读个江苏大学,上海理工这种级别的硕士,三十岁也能混到三十万的年薪。江苏大学和上海理工进个上汽泛亚校招22W当年是有手就行,有点实力的应届生都能拿到30+的年薪。2024年的行情大致就是,高中本科硕士十年的培训完的80%的人时薪是干不过隔壁日本的零工。而且大部分工科硕士的就业环境真比便利店差远了。便利店至少不会爆炸和时不时冒出来一个工伤,也没什么难闻的气味和可吸入粉尘。而文科方面,十几年前大家印象还是硕士还来银行?24年是双非硕士还敢投我们银行的简历?除了编制外,文科整体就业就靠新东方一类的第三产业挽尊,去个新东方还能看见落地玻璃和高楼,不用面对奇奇怪怪的人。而其他招文科的制造业普遍都是杵在车间隔壁开个四五千的月薪,时不时要面对一下油腻领导的骚扰。而现在广告,传媒,游戏,留学这 ...